媒体湖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荆楚网】东湖评论:奋力彰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高校之为

来源:荆楚网 作者:姚凯彬 编辑:胡清泉 时间:2024-03-15 字号: 【大】 【中】 【小】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围绕教育系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应有之为进行了深入阐述。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结合带、重要交汇点,拥有科技人才资源和科研创新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理应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交出一份彰显高校担当、体现高校价值、诠释高校追求的精彩答卷。

坚持以探索人才培养新路破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关键要素。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摇篮”作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连绵不绝的“源头活水”。激活创新思维“源动力”,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平台,针对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来一场大调整、大变革,努力使高校学子的创新意识、思维模式跟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建好人才储备“蓄水池”,围绕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播种”,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用心“选种”,加快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提前布局前沿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探索改革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敢于在新领域“弄潮”、在新赛道“领跑”的青年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等,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逐浪前行不止步、奔涌向前不停歇。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更多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先生,能够深入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的大学者,积极营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

坚持以谱写科技引领新篇破题,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之翼。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高校是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优势创新人才会集地和科技创新成果重要集聚地,应坚持“四个面向”,敢于向科学技术的最深处进军、最高处攀登,用科技创新硬实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插上科技创新“翅膀”。向内发力抓创新,高校要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动态,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聚焦现代化产业真需求和技术老大难,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上奋勇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聚力攻坚,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上久久为功,下定决心把高端科技领域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最难攻的堡垒攻下来;花大力气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添上更多的“含智量”“含新量”“含金量”。借势借力抓创新,高校要善于联合社会各方创新力量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有效推动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全力打通产业链、制造链、人才链、资金链间的“堵点”“淤点”,积极构建“国家命题、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组织答题、市场和群众阅卷”的协同创新体系,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建新功。

坚持以奋进治理优化新程破茧,探寻高校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优化内部治理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实现内部治理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锻造适应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努力展现事业发展“破茧化蝶”的生动局面。明责确责聚合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专责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的五责协同机制,构建层层压实、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理顺机制激活力,向制度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顽瘴痼疾开刀,实现流程再造和机制重塑,推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深化改革提效力,摒弃不科学、不合理、不健全的教育评价做法,建立个人目标与集体价值相统一、隐性工作与显性成果相结合的目标考核体系,健全共建、共管、共享的智慧校园服务生态,着力提效率、增效能、扩效益。拓展资源添动力,凝聚企业校友力量,拓宽社会合作网络,广纳海外优质资源,为高校长远发展蓄能赋力。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当前,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号越来越强烈、导向越来越鲜明。高校要坚决扛起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责任,抢抓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时”与“势”,统筹推进“破”与“立”,切实把准“位”与“为”,争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弄潮儿”,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高校智慧和高校方案。

原文链接:http://m.cnhubei.com/dhgd/p/17548679.html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2016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鄂公网安备